市民怎样应对节后综合症
本报 梁建勇
在狂欢了国庆七天后的首个工作日中,不少市民的心理和生理情况被打乱,产生了精神不集中、疲劳、没胃口等症状,出现焦虑、郁闷、烦躁、恶心等情绪,这些都是节后综合症引起的。面对各种各样的节后综合症来袭,如果市民不能及时调整,身体状况将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恢复过来。那么,市民该如何来应对节后综合症呢?
起居有序对付睡眠紊乱
趁着难得的国庆假期,许多人选择了外出旅游。回来后,有些人夜里精神抖擞,熬到早晨才能睡着;白天也是头昏脑胀,提不起精神来。眼看已经正常工作了,可是睡眠却不正常。也有一些人在假期里夜以继日地打麻将,节后马上就感到很头痛,头好像有个紧箍咒,那脖颈也是酸痛不适,感觉很难受。
番禺区养生保健协会专家吴先生介绍,在长假里,不少市民玩乐过度,长途旅行、通宵喝酒、熬夜打麻将等,都会打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造成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结果“睡眠紊乱”就会找上门。市民在节后可以自我调节,通过休息或给身体补充营养得到解除,要做到早睡早起,起居有序,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长假里,长时间用脑,大量消耗能量会导致大脑血液和氧供应不足,削弱了脑细胞的正常功能,会出现头昏脑胀、失眠多梦的症状。吴先生建议,缓解的方式是让大脑放松休息,可按摩头部、散步闲逛或做其他小事分分心、听听音乐等;心理疲劳则由过节压力感造成,应设法减轻心理压力,严重者应赶快去看心理医生。
饮食调理化解消化不良
在国庆长假里,朋友聚会样样都离不了饭局,天天是鸡、鸭、鱼、肉等美味佳肴,顿顿吃得是满嘴流油。再加上各种美味的零食,一天到晚嘴闲不着。长假结束,有些市民便觉得毫无胃口,吃不下东西了,肚子胀满不适,胃部隐隐作痛,再好的饭菜也不想吃,甚至看见就恶心。这些消化不良综合征也是节后综合症中的典型症状。
吴先生指出,长假里吃得多,容易引起各种消化不良的症状,市民可以通过节后饮食调理尽快恢复。首先在饮食中不能缺少碱性食物。如新鲜蔬菜(紫甘蓝、花椰菜、芹菜、油麦菜、萝卜缨、小白菜)和水果、菌藻类、奶类等可以中和体内的“疲劳素”—乳酸,以缓解疲劳。其次,钙是天然的压力缓解剂。在摄取牛奶和酸奶等富含钙质食物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补充镁。新鲜小麦胚、荞麦、核桃、杏仁、红葡萄酒、香蕉、紫菜、未加工的蜂蜜和*豆等食物中富含镁元素。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节后患上厌食的人,可适当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尽量吃清淡一点的饭菜。另外,参加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可以有效消除消化不良,如轻快的步行、慢跑、跳舞、伸展等,做一些使自己心跳加快、出汗的运动,让自己的身心“动”起来,胃口也会调整到正常状态上来。
心理放松
应对“上班恐惧症”
长假过后,总有一些人心里会产生莫名其妙的恐惧感,甚至有茶饭不思、身心俱疲、精神涣散等症状,全然没有上班时的朝气。医学上把这叫作节后“上班恐惧症”。吴先生建议,应对“上班恐惧症”,上班族不妨将心理放松,轻松上班。长假过后,上班族应尽快停止各种应酬,抓紧时间自我调节,规律睡眠、饮食,从生活内容到作息时间都做出相应的调整,静心思考上班后应该做的事,使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工作状态上。有需要可写一张便签式的备忘录,将上班后头几天要办的事情罗列其上,这样可做到心里踏实,一目了然。
另外,一旦出现紧张、忧虑、厌倦工作的不良心态,也不要着急,白天工作时可以喝点茶、咖啡提神,也可以每过几个小时进行一次慢而深的呼吸,想象好似随着吐故纳新,紧张也离开了身体;中午小休一会儿,晚上争取早睡;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百优解、索里昂等药物,改善情绪,消除对上班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