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又称为心理生理疾病,包括狭义和广义的概念。
1、所谓狭义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一类有病理形态学或生化改变的躯体疾病,例如,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强调病理学和生化的临床改变。
2、广义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一些躯体疾病或障碍,这些躯体疾病或障碍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病理形态学的改变,没有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的情况,例如,心因性阳痿、心因性厌食、书写痉挛、口吃等。
心身疾病的特点有哪些?
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
2、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
3、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如生活事件)和情绪反应有关。
4、生物和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
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和器官。
6、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心身疾病有哪些原因?
1、心理因素
(1)心理应激或情绪反应。
心理应激或情绪反应造成人的心理生理变化,当机体的生理变化超过机体所能适应的限度时,
便会导致身体损伤,使人罹患各种心身疾病。
各种恶性生活事件,如亲人的亡故、离婚、财产的重大损失等心理刺激物,均会引发消极的情绪或心理应激,成为致病因素。
(2)人格。
人格影响着个体对生活事件的认识和评价,决定着人对外界不良刺激的应对方式,是一个人应对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会影响到个体得到社会支持的质和量,进而影响到心身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对于内向型性格的人来说,生活事件与躯体疾病之间的相关大;而对外向型性格的人,其相关小一点,两者之间差异极为显著。
2、社会因素
人降生后总要属于某一社会,成为社会的成员,其身心总要受到其所处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文化因素是高血压发病率低的主要原因。
3、生物学因素
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的确在某些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遭遇恶性心理社会刺激的经历,但因此而导致躯体疾病者只占少数,即便因此而罹患了心身疾病,所患的病种又有很大的差异。例如,有人得冠心病,有人患紧张性头痛。
原发高血压发病的心理因素很重要
原发性高血压与社会心理应激因素、个性特点及情绪障碍密切相关。
1、社会心理应激因素:
不良的家庭环境、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精神刺激因素,都可以引起心理矛盾冲突、精神创伤及情绪紧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明显的心理因素者高达70%以上。
2、常见的心理应激因素有: